围棋

小说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为何要说金毛犼

发布时间:2022/8/24 14:19:01   点击数: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原创)

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古典神话小说,它是在前人创作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一部经典巨著,其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艺术性更加生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至第七十一回中,共同感受古典神话小说带给我们的文学魅力。

小说《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至第七十一回内容简介。

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至第七十一回主要描述了唐三藏师徒四人在去往西天的取经途中,到达朱紫国时,唐三藏因为要倒换官文,觐见国王,同时孙悟空隐身揭了皇榜,之后,在八戒和沙僧的协助下,悟空为国王医好了三年顽疾,还独自经过两次曲折打斗,帮助国王从妖怪赛太岁的手中救出了金圣宫娘娘的故事。

写作顺序及事件。

在小说《西游记》的这四回中,作者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描写。分别写了唐三藏独自进宫,觐见国王,要倒换关文;孙行者忽悠八戒随他上街买调料,隐身揭了皇榜,嫁祸在八戒身上;孙行者在八戒和沙僧的协助下治好了国王的顽疾;国王设筵席答谢唐三藏师徒四人,席间说出金圣宫娘娘被妖怪抓去;悟空第一次独自去降妖,一波三折,未成功;悟空第二次独自降住妖怪赛太岁时,观音菩萨降临,收了自己的坐骑——妖怪赛太岁;悟空送金圣宫娘娘回到国王身边,大罗天上紫云仙去了娘娘的护身棕衣,共七个事件。

写作手法及人物塑造。

在小说的这四回中,作者仍然使用人物之间的对话、心理、动作、神态以及风景、街市、场景等描写,着重塑造了孙悟空的敢想敢做、不怕凶险、敢打敢杀、聪明机智、嫉恶如仇、坚忍不拔的性格特点,赞扬了他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以猪八戒的爱贪小便宜、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作为衬托,又用少量笔墨塑造了唐三藏的胆小怕事,一心只知拜佛,善恶难辨,和沙僧的少言寡语、老实忠厚的性格特点。

引发的思考。

在小说《西游记》的这四回,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在故事情节中对佛教因果思想的宣扬。根据观音菩萨所言,朱紫国国王之所以遭受“拆凤三年,身耽啾疾”,是因为他做太子时,一次外出射猎,射杀了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两个孩子——雌雄两个雀雏。

佛母忏悔之后,教他要遭受此罪三年。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刚好知道这个消息,于是偷偷下凡,掳去朱紫国国王的金圣宫娘娘三年,与国王清灾。当然,这只是佛教因果思想的宣扬,是菩萨的护短。

而我们从悟空的角度去想,妖怪赛太岁残害宫女、霸占人妻、十恶不赦,本应结果了它的性命,就因为妖怪赛太岁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就因为朱紫国国王做太子时,射杀了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两个孩子,所以朱紫国国王要生病三年,要与金圣宫娘娘分离三年,而悟空不得不放了妖怪赛太岁。这显然是作者对当时明朝丑陋社会现象的一个讽刺。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明朝,在吴承恩身边,存在着恶人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却最终没有被惩治,就是因为恶人有像菩萨这样的上层人物保护。而且,一些作恶的人,本身就是上层人物手下的爪牙。

所以说,小说《西游记》看似写妖精,其实写恶人;看似写如来、玉帝、菩萨等,实际是写统治阶级的黑暗。因为,小说《西游记》是在以前佛教版本的基础上再创造的文学作品,所以掺杂佛教思想和作者个人思想是必然的。我们在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小说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同,欢迎大家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ybixiuke.com/jmxttz/239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