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毛 >> 金毛品种 >> 法海寺水月观音,一直求不到的高清原图终于
点击上方“佛像雕塑艺术”→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
设置星标后,从此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法海寺水月观音图位于正殿佛像背后,坐南向北,画面宽高俱4.5米。绘有观音、韦陀、童子等,本文末尾提供原文件下载,是临摹学习与鉴赏的珍贵资料。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墓室壁画,石窟寺壁画,寺观壁画。
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寺内的大雄宝殿内保存了完整的明代巨型壁画,沥粉堆金、迭晕烘染,壁画完成于明正统八年(年),是由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十五人所绘。历经五百余年依然光彩,堪称明代壁画之最。
法海寺壁画分布在大殿的三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山墙壁,共十铺,面积.7平方米,全殿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
水月观音线描稿(像素:x)
水月观音是汉传佛教三十三种观音菩萨形象中的一种,顾名思义,表现的是观音作观水中月影状,因其独特的神韵和深远的宗教隐喻,深受信徒的喜爱,是寺院和信徒供奉的观音塑画像里最常见的形象。有趣的是,在印度、尼泊尔较早或同期的佛造像以及绘画艺术作品中,并没有水月观音这样的造型。这是因为,包括水月观音在内的民间流传广泛的“三十三种观音”的渊源,乃是印度佛教东传后,中国的佛教徒根据《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关于观世音菩萨所化现的三十三种身份不同的众生形象,融合汉族传统绘画艺术和审美情趣,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应机绘制出来的。
相传,水月观音形象的创始者是唐代著名画家、有“画子女为古今之冠”美誉的周昉。隋唐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繁荣,达到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而其中一大显著特点则是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艺术风格进行创作,尤其是出现了大量佛教风格和题材的作品。被后世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据说就在洛阳、长安两京各大寺庙和敦煌莫高窟留下了大量佛教壁画。而擅长于仕女画、肖像画的周昉在佛教兴盛、佛画流行的时代背景下,深受敦煌壁画人物像的影响,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佛像画特色。他根据《大唐西域记》所记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妙创出水月观音这样“笔法柔丽、形象端严”的“神品”——“周家样”,为后世绘画与雕塑争相效仿,流传极广。
水月观音造像的核心特点是表现观音一心观水中月相的应化身。而水中月是大乘佛教最著名的比喻之一。水中月乃月之影像,非月之实体,意指诸法无自性、无实体,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水月观音的象征意义旨在告诉人们放下执着,勘破世间万法假象,觉悟成佛。其造型样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观音“常乐我净”、“法喜充满”的境界,仿佛能让观想者从菩萨微不可查的神态、情状和安逸闲适的姿态中,聆听到灵魂深处关于解脱、得大自在的秘密吟唱,达到了宗教艺术作品形式、内容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和世间与出世间审美的顶峰。
此尊水月观音位于正殿佛像背后,坐南向北,画面宽高俱4.5米。观音头戴宝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表示观音既是阿弥陀佛的胁侍,又是他的接班人。高达3米多的水月观音衣袂飘飘,周身缠绕着一条朦胧的白色轻纱,纱上缀有一朵朵六菱花,六个花瓣,每个花瓣由48根金线组成,披莎画工极细,细如蛛丝,精妙至极。披纱远看轻薄、欲隐欲现。身上的缨络繁多却不显累赘,相当细致精美。画师以传神之笔画出表情温和、形态端庄的观世音,给人以出世超凡、清晰明净、和蔼可亲的感觉,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善财童子位于水月观音像左下部。当善财童子诞生时,有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获得正果,参拜的二十七位善知识是观音菩萨,后成为观音菩萨的胁侍。
韦陀位于水月观音的右上部。佛寺的守护神,传说又是观音菩萨的护法神,体格魁梧,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金犼(hǒu)位于水月观音像右下部。观音的坐骑。金犼又叫金毛犼,似犬,凶猛异常,食人,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往往不能取胜。
鹦鹉位于水月观音像左上部。佛经中关于鹦鹉传说较多,如阿弥陀佛化为鹦鹉教化国人,再如山火烧林,鹦鹉思林恩,取水洒淋,天帝见而感之,降雨止火。在《阿弥陀经》中描述鹦鹉、频迦鸟等鸟在极乐世界中歌诵赞叹净土的功德,使往生净土的人得到利益。
分享自:弘化社
回复文字阅读历史文章,如回复:北齐01可阅读文章:北齐的佛像(珍藏版),也可“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近期点击量较高文章:
北齐01
北齐02
金01
唐01
唐02
唐03
唐04
唐05
北周01
北周02
北朝01
辽01
隋01
隋02
北魏01
北魏02
北魏03
北魏04
北魏05
北魏06
西魏01
宋01
宋02
相01
相02
相03
相04
力士01
天王01
韦陀01
藏01
藏02
藏03
藏04
道01
千手01
千手02
释01
日本01
柬埔寨01
柬埔寨02
柬埔寨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