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毛 >> 金毛养护 >> 哈士奇和金毛聊天记录曝光
崮上春秋—天上王城春秋古墓专题展
沂水县博物馆
汉文本苏美秀
SUMMER
/5/21
01
故事背景(纯属虚构)
傲娇的哈士奇是一个“沂水通”,而他的朋友金毛刚刚搬来沂水,为了对沂水有更多的了解,她去了沂水县博物馆参观,并有了以下聊天记录……
哈老兄,在吗?
仙子
在!金老弟!
仙子
有啥事尽管说!
仙子
哈哈哈哈,没啥事,我最近搬家了,到沂水来了,想了解这里的文化历史,你看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仙子
当然了,非常荣幸!
仙子
咱沂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代即在此置县,隋开皇16年(公元年)定名为沂水县。近代沂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嫂”的故乡、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哇??????
那天我去博物馆参观了,挺震撼的!你对沂水博物馆熟悉吗?仙子
那是当然,我经常去参观,没有人比我更懂沂水博物馆??
那我来考考你!哈哈,进门后的左手边是什么部分?
仙子
崮上春秋——天上王城春秋古墓专题展,年初,景区在项目施工时发现该墓葬。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临沂市文物局、沂水县博物馆依法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经考证,该墓葬是春秋中晚期一座国君级别的大墓。它规模大、规格高、结构特殊、出土文物丰富,是山东近几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对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墓葬制度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那这个展区分几个单元,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仙子
这可难不倒我。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这座墓的形制结构,第二单元是椁室随珍,陈列了里面的一些出土文物等,其中,第二单元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南器物箱、北器物箱、棺室和车马坑。
仙子
据《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清康熙十年)、“纪王崮,相传为纪子大去其国居此,故名”(道光七年)。纪王崮,年改称天上王城,海拔.2米,顶部面积0.45平方公里,山顶平坦,四周峭壁,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崮顶自南向北有”擂鼓台”“万寿山”和“妃子墓“三个岩丘。天上王城春秋基葬位于“擂鼓台”的北部。
仙子
这是纪王崮春秋墓的位置图。
(图片可点击放大)
仙子
关于第一单元的墓葬形制,天上王城1号墓是一座坚穴木椁墓。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长方形料壁内收的岩坑之中。车马坑居北,墓室在南,墓道位于东南部,正对椁室,岩坑南北长40.2米,东西宽13.5米,墓深2.2米,基向度。
墓室包括两重椁、两重棺、三个殉人坑、南北两个器物箱,椁下有象征性的腰坑。棺内未见墓主人的骨骼,只在头部发现了一些已腐朽的灰色粉末。从朽痕和头饰项饰看,基主头向东。
车马坑残存马车四辆,每辆车由两匹马驾驭,在2号车舆内有鼎、鬲、敦三件车载青铜礼器。
仙子
02
看来一般的问题是难不倒你了,我要放大招了,下面我来让你猜一下第二单元的展品嘿嘿仙子
南器物箱的先来一波~
仙子
列鼎,也称为正鼎。因祭祀时将牲肉从镬鼎取到牢鼎的过程中“升”,因此,也叫“升鼎”。
仙子
铜鬲,炊具。用郭沫若的话说,类似于现在的“砂锅”。
仙子
铜铺(fǔ),其柄部穿镂做成各种花纹,用以盛放食物。
姜夔《齐天乐》词:“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很厉害呐!再来!北器物箱
仙子
铜錞于,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
仙子
铜镈,古代乐器。青铜制。形似钟而口缘平,器形巨大,有纽可悬挂,以槌叩之而鸣。是从钟发展来的形式。
仙子
上图是铜铙,古代乐器。一说应名“钲”。青铜制。体小而短阔,有短柄中空,插入木柄后可执,以槌击之而鸣。
仙子
这是石编磬,编磬是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仙子
这是铜甬钟,甬钟是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在战国秦汉这段时期比较流行,只有朝廷和贵族才能享有,一般作为乐器和陪葬品使用,一组是7个或者9个。
针不戳
第三部分棺室,为重棺,位于内椁中部。外棺东西长2.5米、南北宽1.35米、高0.7米。内棺长2.25米、宽1~1.04米、高0.7米。
仙子
仙子
棺室在内棺底部铺有一层厚约6厘米的朱砂,朱砂之间放置大量的玉器、玛瑙珠、骨珠等,由此判断,墓主人的骨骼应被朱砂包围。内棺下殉犬一只,头向北。此图为铜节约,铜节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马具。古代,人们为了驾驭马匹要给马头带上马具,就是马辔(pei)头。节约中间穿绳带,起到连接络头或轡带的作用,可以防止绳带缠绕成死节,从而便于马奔跑。唐代诗人李贺有诗曰:“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就是指马头部配戴的铜辔头。
仙子
铜带钩,带钩呈S形,鸭首,带钩表面为花瓣形、石榴形以及琴面形等。带钩是中国古人系腰带的配件。
仙子
铜匜(yí),为客人盛水洗手的工具
仙子
这个太简单了,铜剑!
仙子
除此之外,棺室还包含了铜戈、铜凿、铜镞、铜马衔、铜矛、铜盘、铜罐、铜合页、铜罍等大量铜器,另外还有绿松石等大量的玉器。
仙子
第四部分是车马坑。车马坑残存4辆马车,均为两马驾驭的独辕车。共出土文物90余件\套,在2号车的车與左上部有一束铜镞,应是放在箭箙内并挂在车與前的兵器。3号车内有一铜矛,其木柄搭在车與上。與内右侧底部有一铜戈,当时应有木柄。4号车與前上部搭有一红漆的木柄,与跌落在3号车與内的铜(角巨)相连,应是此兵器的柲。由以上出土的铜镞、铜戈、铜(角巨)推断,这些车皆为战车或是仪仗用车。
好家伙!你竟然抢答
害,这是出土时车马坑的照片
03
好吧最后一个问题啦
我有注意到你开始给我发的墓葬总平面图中有蓄水池构造,你知道古代墓葬是怎样设计排水的吗?
仙子
是的!我国古代的墓葬多有防水设计,中国古代防水层的做法常用粘性土或粘性土掺入石灰,即灰土(见灰土根底),外加糯米粥浆和猕猴桃(即羊桃)藤汁搀和,有时还掺入动物血料、铁红等,分层夯实构成。这种办法是中国古代地下陵墓或储水池等工程防水常用的一项独有技能。
仙子
墓葬的防水设计室是为了确保不受到水的侵蚀,如果水进入这个“储水池”同样也不容易出去,蓄水池可以使用这样的建筑方法这样,利用木炭、松香的吸水能力可以提高蓄水量,还可以净化水源。
仙子
马王堆女尸之所以历经年不腐,部分原因也是外层密封做得好,内棺上铺有一排枕木上面覆盖几万斤炭(吸水功能),再浇以白膏泥(起密封作用),最后上面再填土。其实,古代墓葬排水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城市竖向排水收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哇你真厉害
仙子
哈哈哈哈哈哈哈惭愧惭愧
仙子
仙子
金老弟初来乍到,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甭跟我客气
多谢哈老兄,改天约饭?
仙子
安排!
仙子
小结
虽然金毛和傲娇的哈士奇的这段对话非常的幼稚和无聊,但是我们根据他们的对话,可以窥见沂水县博物馆的一角。
墓葬遗产代表着我们祖先曾经创造的灿烂文化,真实地记录着先民们看待生死的心灵历史,更是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前的墓葬文化遗产经历了沧海桑田的社会变革和无数次劫难保存至今日,实为难得。多少先人为之流汗流血,多少贪心人为之丧命,墓葬遗产及其流传共同铸成了今日的墓葬文化遗产。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让民族文化的基因得以传承,让不可再生的“文化记忆”成为永恒。
SUMMER
参考资料:
武哲《由古代墓葬探究城市雨水竖向收集设计》,《城市地理》年12期
郑晓慧《为了永恒的“文化记忆”——谈墓葬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兰州学刊》年02期
阿克苏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ybixiuke.com/jmyh/2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