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

武汉长眉奇人专撬路牌门牌,市民竟然给他帮

发布时间:2021/5/31 7:05:01   点击数:

???????

秃头,长眉。三年前得胜桥打围,我看见一个提布包的老头。

居民沿街买菜,拆迁办挨家“谈钱”,老头弄了架梯子,用锉刀和锤子悄悄撬下得胜桥路牌。

几分钟后,他把路牌用布包好,溜了。

老头叫吴正祥,63岁,是汉网论坛(武汉老年人知乎)大咖,喜欢研究武汉老街巷,哪里拆迁去哪里,顺手撬点“纪念品”。

他收藏了多块路牌、门牌,青年大道12-3、紫阳路……消失的武汉路名和地名,挂他屋里墙上。

他退休前,曾是武汉铁闸厂钳工,现在是专业人做专业事。

在武汉各拆迁区总能看到相同细节:老房子门框上有个长方形的黑粑粑。黑粑粑从前就是钉门牌的位置。

两年前奶奶家拆迁,武昌余家头,几个邻居门牌没了。我问,见过一个长眉老头没?

“有,他还找我借了个梯子。”

我联系到吴正祥,去他家参观。他答应了,“但你要去(务必)一趟汉口里!先看哈我的作品:汉口里路牌墙!”

新湖街50号,保安大叔问我找谁,我说找吴老师,大叔抖了抖眉,“吴老师?记到,等哈一定要喊吴教授!”

吴教授带着一只大金毛站在16栋的门口,走进他家,这是个小型博物馆吧?

路牌像墙纸一样贴满所有墙面及后院。

客厅中央是金毛的窝,四周展柜包围,塞满年代的小人书、旧徽章、古钱币,就像年轻男孩房间堆满手办和AJ鞋盒,我找不到一个站脚的地。

我好奇他睡哪,连床上都摆满几十年前的旧报纸。

吴正祥常去崇仁路古玩市场,卖古钱币,收旧报纸,路牌是他唯一不交易的藏品,“只送,不卖。”

香港路收藏市场有人卖门牌,一百元一块,“那是违法的。”

“你们年轻人根本都是外码。”路牌观摩完毕,刚一坐下,他就来了一击下马威。

“为啥?”我问他。吴老师皱眉,“你居然还不承认?”

一串灵魂拷问+DISS来了?

“你晓不晓得循礼门在哪里?”

“你晓不晓得青年路以前叫莫斯?”

“你晓不晓得张之洞路以前叫莫斯?”

“你看你这都不晓得吧??”

他指着房里一幅超大武汉地图,那是他合成的,要我预习。

说完,他拿了几块门牌给我欣赏,“循礼门其实在五马路!张之洞路叫紫阳路!青年路以前叫青年大道!”

吴正祥经常在汉网发帖,有次他说如今的循礼门车站不是循礼门,有网友说他喝醉了,他把五马路撬的循礼巷门牌拍过去,“那人马上说我有水平!”

吴正祥撬过最老的门牌产自年代,搪瓷制。他收藏的门牌还有铝合金的、铜制的、塑料的……

他写过一篇武汉门牌史。武汉的第一块门牌来自光绪34年(年),那时汉口和武昌开设了警察局,设置“户口股”,以户为单位制定门牌。

花楼街小火巷,搪瓷牌子,小火巷已从地图消失。

建国后,搪瓷路牌垄断30年。期间武汉门牌换过两次设计,小箭头没了,字体换了,但材料没变。

那段时间搪瓷厂效益应该不错吧?奶奶家的杯子、脸盆、痰盂全是搪瓷的。

到年,武汉工厂的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一起更换成铝合金,门牌搭了香音,也换成铝合金,上边还印汉语拼音。

年,武汉门牌短暂变为铜制,但因为成本过高,容易腐蚀,大多门牌仍用铝合金制作。

年后,门牌全变成塑料的,有的路牌上边还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ybixiuke.com/jmxttz/207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